一旦人们在微博呆上一段时间,安顿下来之后,他们就会留意与自己更相关的谈话。如何抓住用户的心理进行微博营销,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企业开展微博营销到现在,关注更多的都是企业微博帐号的粉丝有多少?而没有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用户的心理和与粉丝的互动上。粉丝数和转发数也许只是浮云,通过微博读懂真正的“意见领袖”,才是微博营销的开始。
有些公司可能还并不明白,粉丝和用户可能不是一回事。公司的微博营销活动当然可以博得不少用户的关注。这个过程非常简单,效果却足以让很多正在尝试微博营销的大公司们红了眼睛:精准的到达率和高转化率。
这些小企业没有多少粉丝,但粉丝们个个都是客户;他们的微博转发与评论数也远远不能与大公司的官方账号相比,被@的次数也很有限,但每被@一次就有可能完成一笔订单。目前不少企业微博的运维思路通常是:建立影响力—到达目标客户—将注意力转化为销售行为。企业官方微博的影响力,有4个衡量标准:关注者数量、消息被转发的次数以及用户被@的次数、消息被评论的次数。前三个数据主要靠量传播的广度,而较多的评论可以增加互动的频率与深度,因此评论次数可以用于考查传播的深度。如何增加企业微博的影响力,促成更多的主动传播、以及被转发和被@的次数呢?
微博处于一个交流时代,交流时代区别于传播时代的一大变化就是,在生意的最前沿,互动交流的公司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做出更多决策。作为B2C企业,特点是交互性强。
聪明的企业,不是请求而是吸引人们主动参与分析和传播。相比那些通过加关注求转发送礼品的促销活动,这是一种更高段位的微博营销。建立在品牌定位基础之上的创意,可以吸引人们自动关注并传播,而话题类信息比促销类信息的传播生命周期似乎更为长久。微博营销,只是创意的最后一环。
在营销界,创意派曾一度被数据派淹没。后者认为,依赖创意的营销活动难以复制,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而且只有基于数据库和算法之上的营销才是更精准的。于是,在微博上,不少企业正努力“把微博变成一个人。把微博打造成品牌好友,去寻找和影响他们真正的同类。
不少企业在微博上已经不再局限于使用单一的微博账号。而是以微博矩阵的方式进行运营。如:通过不同职能与部门设置微博账号,按照子品牌分设账号以及按照包括高管在内的代言人分设账号等。这是为进行精准营销打基础的做法。企业微博不用过分纠结于粉丝数量的多寡。只要你有足够的创意和能量点燃微博玩家的热情,所有的微博玩家都可能自动自发地为你的传播服务。
总的来说,在交流时代,微博营销是广播也是聊天工具,企业要在微博上取得用户好感,那么就要褪去商家冰冷的面具,像人一样有性格、有情趣、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