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国内商业实体店却透着一股寒意。百货店冷冷清清;专卖店门可罗雀;大商场不再熙熙攘攘。近日万达集团开展的全国范围内万达百货“大屠杀”,更让实体店模式在当下的适应性生出重重疑云,实体店是大势已去?还是能逆势而上?
现象:万达“大屠杀” 实体店成“牺牲品”
今夏,国内百货行业领头羊万达百货被曝大规模关店,万达百货计划关闭全国46家门店,剩余39家盈利门店。董事长王健林曾表示,万达百货很多门店都需要万达商业对其“补贴”;止损成为万达百货的当务之急;于是王董事长开展了这场大规模的“夏日瘦身运动”,以壮士断腕的方式处理亏损严重的门店。

其实,在“大屠杀”之前,实体店早已“伤痕累累”。一方面,低利润的“价格战”打得热火朝天,但是商铺仍冷冷清清;另一方面,不断上涨的店铺租金、人工成本,使得实体店进入“成本上升、利润下滑”寒冬。“高成本、低利润”从内部腐蚀开来,一步步掏空实体店的存在价值,最终走上死亡之路!
困境:电商跨界“打劫” 实体店“压力山大”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6%,较上年同期再度放缓1.7个百分点。
万达百货的“瘦身”已不是个案,传统百货逐步压缩是大势所趋。2015年上半年,百货业关闭25家。囊括了中国当前所有最知名的企业,包括马莎百货、天虹商场等。

实体店从“黄金时代”到“如履薄冰”,电商应当是“罪魁祸首”了。据数据显示,2013年网民购物的数量达到3.02亿,网购占社会零售品总额的比率也增长至7.89% 。互联网在无声无息中抢走消费者,实体店就这样被跨界而来的互联网企业给“打劫”了。实体店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应对,将更加步履维艰。
选择:触网应对 实体店亟需转型
互联网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商业形态,改变着消费者的需求、习惯和方式。消费者在实体店体验,在网上比价,在电商平台下单。实体店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充当着电商平台的免费线下体验店!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体店纷纷转型,触网应对。但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单纯建一个购物网站已经很难适应发展潮流。
以淘宝为例,单一的C2C模式,独立于网络之外的物流活动的诚信风险依然存在;“支付宝”业务仍然存在网络商业欺诈;卖方寄售低劣产品“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影响购物体验。京东也是如此,单一的B2C模式,缺乏互动性与个性化客户服务对顾客的吸引力不够;纯粹的B2C电子商务在商品价格上毫无竞争优势。

这样,国内零售商实体店纷纷寻求各种方式来推进全渠道战略。
对策: 从“单脚站立”到“三角鼎立” 实体店找到新出路
相对于传统PC端网购,移动网购门槛相更低,而且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迅速拓宽,移动网购也在快速延伸。根据艾瑞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移动网购渗透率9.1%,同比去年增长超过四个百分点。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衍生出更多新的商业模式,为传统商业提供逆袭的机会。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秒赚借势异军突起,为传统商业吹来一股“新风”。秒赚“O2O+F2C+会员制”的战略,可以成为实体店自我革新的武器。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呢?让我们来看看:其一,秒赚可以通过参数设定为商家精选目标人群;其二,利用手机的GPS进行精准投放区域的设定,减少广告费浪费;其三,秒赚实行按用户实际收看效果计费,并允许商家用商品冲抵广告费。这样,相对于单纯的线下或线上购物,秒赚让消费者行为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的行为将不再局限地发生在线上或者线下。秒赚可使大量线下实体门店上线,消费者以后的消费方式将会有所变化,首先是门店信息的推送,到线上领取银元,实体店消费,最后在消费之后参与评价与讨论,形成一个闭环。

秒赚利用实惠优质的兑换商品吸引线下用户不断加入进来,秒赚采用消费者看秒赚广告能赚取“银元”,累积后即可兑换商品自动化赚钱模式吸引粉丝。采用这种“用户换用户”的推广渠道,把粉丝变现的模式增加粉丝。并通过品牌传播、新品发布和内容维护等社会化手段黏住粉丝。这种模式实际上是线下向线上反向导流,提高用户移动购物的频率和粘性。
秒赚的战略:改善购物体验,打通线上和线下资源,打造更便捷性的购物体验。线下多家门店扮演仓库的功能,引导消费者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商品,从而减小了物流的压力,提高了库存的效率;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秒赚的大数据分析,能实现广告精准投放,能指导实体店精准营销。
万达“大屠杀”,给实体店敲响警钟,单一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秒赚给困境中实体店提供发展新思路。“秒赚”精准投放能为实体店提供平台实现高效宣传,帮助其拓大发展空间;线上线下联动能使实体店“以币易货”,也能“以货易货”,解决了商品库存;大数据分析,能提高转化率,让实体店进行精准营销。秒赚为实体店吹来“新风”,为实体店重获“新生”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