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传播达人汇"(由创新传播工作室发起,微信公号chuangxinchuanbo)举办第三次月度线下沙龙活动,本期的主题为"颠覆与重构——寻找最佳传播渠道"。在本次沙龙上,企业之间、企业和媒体之间,他们发现和尝试了跨界合作,并且认为这种合作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四十余位企业传播和媒体达人围绕主题激情碰撞,分享了企业传播的最新探索和实践。
沙龙特邀分享嘉宾,计算机世界集团总编辑兼IDG中国区媒体及出版业务常务副总裁黄翔讲述了当前世界新媒体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他还透露"IDG近期接到了三星公司的一个传播大单子——600万美元帮助三星布局全球品牌传播。"
传播达人"亲密互动"
企业传播达人们从自身的情况出发,讲述了公司在如何讲好企业自己的品牌故事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面临的困惑。企业在寻找精确传播到用户的方式上做了很多尝试,比如运用社交媒体等,但是其结果是不是采用的方式达到了精准到达用户的目标,目前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测量方法,但是各个企业都表示"我们还在不断尝试"。
企业"跨界"合作能够促进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汇源果汁集团市场公关总监汪芙蓉就讲到,汇源果汁在宣传他们的运动型饮料时,就打算与匹克体育用品公司进行合作。匹克品牌管理中心副总监刘翔解释到,匹克在各个城市的20多个宣传点在做宣传时可以再加上汇源果汁,而汇源果汁在各个城市的宣传点上也能加上匹克体育用品,这样双方就实现了传播资源的优化和传播效应的叠加。
企业即媒体,构建"产媒融"合平台
而传统媒体在改进自己的传播方面也已经有所行动,杂志甚至开始尝试电商运营,"不在通过杂志这种媒介贴近消费者,而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据《中国新闻周刊》社委、新媒体CEO王晨波介绍,《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只招作家型作者,周刊内容只呈现特稿、人物以及评论,去掉资讯。并且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来运作新媒体。杂志也改变了以前严重依赖广告的情况,目前活动和新媒体方面的收入比例大幅度上升。
黄翔介绍了企业对于媒体的新的划分方法,认为媒体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付费媒体,一类是自有媒体,一类是口碑媒体。而这种划分的逻辑前提是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媒体,媒体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黄翔对于投资结构投资新老媒体的原因进行了解读。国外研究表明,在移动新媒体时代,由于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年轻人阅读严肃新闻的时间反而增加了。与此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严肃新闻,而是不喜欢传统媒体呈现新闻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受到年轻人喜爱的新媒体成为投资机构的目标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沙龙主持人,正知书院创始人兼秘书长、财视传媒CEO张刚表示,最佳传播渠道一定是相对的、变化的。比如号称"到达率最高"的微信公号,最早据说用户订阅了公众账号打开看的几率可到九成,后来降低到50%,再后来20%,现在估计连5%都不到。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产媒融合"的平台,来共同探索最佳渠道。
部分观点整理:
新媒体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内容方式上,而这种创新非常容易被"学习",因此领先的时间特别短。同时正因为如此,内容、形式趋同,网站、社交媒体的风格越来越接近。
——计算机世界集团总编辑兼IDG中国区媒体及出版业务常务副总裁黄翔
对于汇源这样的大众消费品而言,传播赢,不一定就赢;终端赢,才是真正的赢。
——汇源果汁集团市场公关总监汪芙蓉
体育用品急功近利"傍大款"不可学。匹克已经有20年的历史,我们有自己的故事,也要讲自己的故事。
——匹克品牌管理中心副总监刘翔
客户在哪里,企业的传播就会投入到哪里。作为软件服务厂商,我们越来越注重观察80后和90后的使用体验,并开始注重口碑。
——用友集团品牌与战略合作部副总经理毛江华
企业媒介化,媒介电商化。媒体和电商直接打通,传统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创造未来。
——《中国新闻周刊》社委、新媒体CEO王晨波
从交易的关系到关系的交易。基于交易的关系价值比较低,而基于关系的交易则价值比较高。因为"基于关系的交易"会形成社交的关系,中间产生了信任,这样的交易更有粘性。
——和君集团副总裁林枫
一些没什么价值的内容得到了大肆报道,而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却缺乏关注。完全迎合读者,媒体的教育以及社会责任功能又如何实现?
——《财富》中文版前主编周展宏
现在营销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而媒体也是营销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企业与媒体应该共同研究研究营销怎么做。
——《IT经理世界》副总编辑、中国CMO俱乐部秘书长岳占仁
内容根本不过剩,我找不到我想要的内容,其实真正的好内容是稀缺的。
——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高级副总裁任立殿
新媒体慢半拍也未必是坏事。比如我们当时讨论APP,觉得不便宜就没做。后来发现那些做APP的,好像做得也不怎么样。
——《管理学家》杂志CEO兼主编慕云五
不会有一个传播渠道永远是最佳的。最优的传播渠道应该是变化的,找到核心受众人群得出的传播渠道才是最好的传播渠道。
——酒仙网媒体公关部总监范晋宇
互联网时代渠道多了不担心,但是担心的是怎么样找到精准的渠道,投放到精准的人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找到精准的人群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制片人段庆红
面对面的交流要胜过新媒体那种"只见声不见人"的传播。
——全程无忧私人定制医疗服务机构董事长马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