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营销界诞生了4P理论之后,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革,4C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所谓4P就是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战略,而4C则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战略。再后来,更多的人认可4C理论是为了补充4P理论,提供4P的决策参考而已,这一观点流传至今。
4P | 4C |
Product:产品 | Customer Value:顾客可享受到的价值 |
Price:价格 | Customer Cost:顾客徐付出的购买成本 |
Place:渠道 | Convenience:购买的便利性 |
Promotion:促销 | Communication:沟通效果 |
4C理论的产生代表着以顾客为导向的战略思维的诞生,“顾客就是上帝”这一19世纪的理论也随之瞬间火爆起来,甚至有人把它奉作企业理念的金科玉律,最常见的就是服务业。
“顾客就是上帝”这一句话最常见的解读就是:“顾客总是对的”“要完全满足顾客的一切需求”。显然这种解释从逻辑上就说不通,原因有二:1.顾客并不总是对的,顾客看待事物总是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其认知就比较片面,此外顾客不止一个,众口难调的事情时有发生;2.完全满足顾客的需求对企业的挑战很大,尤其是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员工,在心理上和执行上均处于弱势地位,表面上看起来尊重了顾客,但实际上捆住手脚的员工怎么可能真正为客户解决问题?
更可怕的是,这句话还隐藏了这样的意思,一个企业需要尝试解决任何问题,这对于企业战略定位是个致命性的错误引导。企业应该做的是细分市场,选择一个领域,并做到极致。一味地被顾客牵着鼻子走,会让企业战略发生偏转,忘记自己的初心。
当前社会也不少企业正在挑战这条金科玉律,他们不把顾客当作上帝,而是把顾客培养成自己的信徒,最为著名的当然就是苹果了,无论苹果做了什么,总有那么一部分“果粉”会支持它。这种现象非常有趣,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似乎都走上了这条道路:与其讨好所有的人,不如选择一群人,让这群人成为我的粉丝*(忠实客户)。所谓的粉丝经济,这种娱乐圈里的现象一旦与商业结合起来,实在是产生了令人难以想象力量。确实这些思想有时会对顾客为导向的传统思维产生极大的冲击,然而存在即为合理,我们要思考一下,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到底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以往的“顾客就是上帝”试图讨好所有人,或者说所有的顾客,只要产生交易,就要对其尊重到底。而现实是矛盾的,企业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应该将那些“真正的顾客”奉为上帝。什么是真正的顾客呢?企业的忠实客户就是真正的顾客。对目标客户进行营销、销售成为成交客户,最后通过服务使其成为忠实客户(粉丝)。一个忠实的客户,理应享受到比其他顾客更加优质的服务,这也是企业对客户长久以来支持的感谢。
*粉丝:对某件事物的拥护者,忠实的粉丝甚至愿意接受这件事物的一切,包括缺点。早期多用于娱乐圈,现在产品、企业也有了粉丝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