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易logo

购物车0

您购物车暂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章分类
浏览历史

突破底线的营销,赢得了业绩却赢不得尊重

   犹豫了好些天,到底要不要写?毕竟在某企上下好多朋友,大家都不容易,何必给人家上眼药?

  纠结了好久,决定还是要把心里话说出来,毕竟冷眼君还是一个三观端正的有为青年,抨击丑恶!藿香正气!不,弘扬正气……

  千万别对号入座,也别问冷眼君这是谁,咱只谈现象,就事论事。

  月前,城南某项目某老总向冷眼君的朋友抱怨,说某周末带着家人从自家项目售楼处出来,上车刚开出去没多远,就被一伙人的车愣别停在路边。下来几个人,看着好似黑涩会,上来就敲车窗。某总很紧张,家人也吓得够呛,不知干嘛的,把车门就锁了。结果落下车窗一问,居然是周边某项目的渠道销售在拉客!

  过了些日子,在城南这个项目的微信群里,正好聊起这个抢客户的某企,冷眼君的朋友就把这个小插曲说了。本以为就当一段子讲,大家打打岔也就过去了。可没想到,群里正好有个某企的渠道负责人,他认为这种方式太正常不过了,“结果导向而已”。他坚持认为:“抢比偷更正大光明”,“有本事就去抢,没本事就饿死”。

  朋友把聊天的截图发给了冷眼君,冷眼君随即陷入了婶婶滴思考中。

致某企:突破底线的营销,赢得了业绩却赢不得尊重

  在冷眼君的印象里,早些年开发商卖房是绝少会派人上大马路派发传单,或是去精品项目门口截胡的,因为那样太low了,太掉价了,只有卖保险的才会这么干。那时的楼盘,更多地会强调品牌,强调实力,强调调性、强调美誉度。

  忘记从哪一年开始,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改变了。在一切以营销为目的的背景下,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受到巨大冲击。内部,销售部门亚历山大,企业全员拉客成为常态;外部,媒体、广告、策划、活动等第三方服务商被迫转型,直接变身“编外销售”。

  背负着巨大业绩压力的房企老总们,不得不绞尽脑汁穷尽一切手段去完成任务。于是,派生出电商、渠道销售、全民营销等一系列新花样,街头派单、竞品截胡等手段使用起来也不再那么羞羞哒。

  而某企,和其他各家开发商相比,只是在“营销导向”方面做得更彻底、更极致罢了。

致某企:突破底线的营销,赢得了业绩却赢不得尊重

  “营销导向”本身并没有错,但什么东西一旦过了火,那味道就不对了。某企那位渠道负责人说的这两句:“抢比偷更正大光明”,“有本事就去抢,没本事就饿死”。这话听着怎么就有点曹操、庞涓、希特勒的赶脚?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政治家叫马基雅维利,这位老爷子有一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因此,后人又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总结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如今,这个“马基雅维利主义”在天朝可并不是个稀罕物。在鼓吹成功学的“心灵鸡汤”中,常可见到马老的这一观点,比如:“只有人欣赏你的成功,没有人在乎你的手段”。并且,已逐渐演化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以及鼓吹成功主义的厚黑学。

致某企:突破底线的营销,赢得了业绩却赢不得尊重

  堵在竞争对手门口,趁着人家搞活动人气旺时截胡,不仅能提升销售,还可以降低成本,真是笔划算的买卖。可是,当所有人都抱着这种心态行事,没人再关注自身的竞争能力时,竞争的平衡就会不断被打破,市场的水平也会越走越低:干嘛还要绞尽脑汁去策划活动吸引人气?直接去别人那儿抢客户就好了……

  以销售为导向,尊重直接创造利润的团队,并不代表着商业道德底线可以被突破。相反,“营销为大”的指导思想,却更可能异化一线销售人员的人格,逼得他们为了实现销售目标而去尝试更多突破竞争底线的行为。同时,也会令企业忽略掉销售指标之外的一些重要元素,比如创新、品质与服务。

  一个好的企业,仅能赢得丰厚的业绩是不够的,仅会讨好消费者也是不够的,它还应该争取到同行的尊重。一个被同行称道的企业,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企业。

合作站点: 传播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