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易logo

购物车0

您购物车暂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章分类
浏览历史

昆明秋交会向绿色营销转变

   时至今年,昆明房交会已经举办了18届,今年春季房交会的惨淡还历历在目,此前秋交会组委会也曾考虑,如参展企业少于30家,将考虑停办房交会。楼市遭遇前所未见的低落,而已有18年历史的房交会是否已走到了尽头?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采取了诸如提供免费展位等新举措,加上楼市也开始逐渐回暖,截至目前,今年秋季房角会的报名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有30多家申请了免费展位。楼市在发展,房交会也在发展,今年的秋季房交会是如何在近乎绝境中自救?和以往相比,今年秋交会将会有什么不同?带着诸多的问题,云南房网对昆明市房地产(专题阅读)开发协会秘书长刘践进行了专访。

  房交会回归销售平台 做好服务才是拯救之道

  梳理房交会的发展历程,刘践认为应分为三个阶段:尝试期、发展高峰期、乱象期。第一届房交会的举办时间是1998年,当时的房交会由昆明市住建局主办,招展工作由领导亲自拜访房企,邀请参展。初期的房交会现场布置比较简单,每家房企展位较小,以销售为主。刘践介绍,其中一家房企在房交会上售房100多套,去化率达三成,效果非常好,房交会逐渐被房企认可。

  2001年起,房企已经尝到房交会的甜头,房地产也到了高速发展期,房企参展热情高涨,更加注重形象,投入增加,不惜重金打造展会,展位面积越来越大,现场变得美轮美奂,活动五花八门,展会效果较好,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2007年。

  2008年,被称为中国楼市变局之年。国家打压楼市调控开始,楼市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购房者出手谨慎,开发商躺着赚钱的历史作古,陷入“冰与火”煎熬,对于房交会的热情大大折扣,参展企业减少。房交会营销作用越来越弱,更多的功能是房企形象展示及项目宣传

  与此同时,乱象丛生,发传单、场外宣传愈演愈烈,导致到了2015年春交会,场内仅7家本地房企,场外却有30多家“发传单、拉客”,甚至外场入侵内场,秩序混乱。刘践认为,房企过度营销、过度宣传,这一现象严重扰乱房地产秩序,损害行业形象,使得原本不敢出手的购房者更加不看好这个市场,甚至怀疑这个行业。这样下去房交会真的就沦为鸡肋,甚至走向消失都有可能,因此转型迫在眉睫。

  据刘践介绍,看到今年春交会的状况,起初,组委会曾考虑入参展房企少于30家将停办秋交会,因为一个展会如果没有规模效应和效果也就没有了举办的意义。但从房企的角度来说,场外“蹭展”现象突出,其实也正反映出开发商对展示推广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楼市越是不景气,就越是不容错过任何推广的机会,而像房交会这样的平台本就是不可取代的,作为组委会,也应该思考该如何适应目前的市场,推出一些针对性的新举措,以便更好地为购房者和房企服务。

  目前看,今年秋交会的报名企业已达60多家,可申请免费展位的新办法受到了房企的热捧,而传统展位的招展工作进展也非常良好。刘践坦言,今年秋交会的招展工作比以往更辛苦,繁荣时期的房交会只需“坐等”开发商报名,而今年,组委会发动媒体一起招展,与开发商不断沟通,不断探索如何将展会办好。基于此,今年秋交会对症下药,提供免费展位把场外游走的房企拉到场内,为购房者争取实实在在的优惠,力争让房交会回归销售平台。房交会的主题为“房交会 购房会”,目前楼市供求关系失衡,组委会有意于发挥房交会的最大效益,促成交易,加快商品房去化速度,促进2015年房地产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历届昆明房交会数据

  五大新举措 房交会要做绿色营销

  针对往届房交会存在弊病和不足,本届房交会推出五大新举措。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引摊入市 设置免费展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且参展楼盘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开发商即可申请免费展位。这一举措让利于开发商,减少开发商参展成本,同时杜绝非参展企业聘用大量促销人员乱发资料、摆摊设点,让市场回归规范化。

  另外,刘践透露,为了梳理出更为准确的意向客户,房交会将在各入口处设置微信扫码,领取入场劵的形式接纳有购房意向的市民入场。观展市民贴有二维码,房企工作人员扫码即可获得信息,不用再排长队登记。组委会更容易掌握参观展会的人员需求,形成购房需求数据调研报告。

  除此之外,今年房交会还将禁止携带大型音响设备进场,禁止参展企业的宣传和促销人员采用举牌、呐喊、拉客、雇佣小蜜蜂发资料等宣传形式在馆内游走和促销。今年组委会将协调海明路提供给有需要的参展企业停放看房班车,也为各参展企业提供一个新的宣传和展示窗口。

  如此,这一届房交会将回归“冷静”,回归房交会举办初衷,不再是奢华的表演盛宴,不再是传单的派对,绿色营销,更适合洽谈和交易,房交会正在朝着健康和有意义的方向转变。当然,在楼市低迷的大环境下,购房者出手更加谨慎,不是办个展会就能立竿见影实现成交。刘践也有担心,目前昆明有100余在售项目,目前报名的仅有60多家,能否阻止未报名的房企来发传单?已报名的会不会出去发传单?这些问题还需要跟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配合来解决,真正实现规范化还需要一个过程。

合作站点: 传播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