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是什么?对于不会玩营销的人,营销是神;对于玩营销的人,营销是魔术;对于普通人,营销是五花八门的万千世界。软文营销、网络营销、品牌营销、故事营销、直复式营销、微营销、邮件营销、渠道营销、4P、4C、4R、社群营销······太多了,但营销长什么样?
在研究了诸多营销理论和案例之后,我将一切营销的思想和策略总结为四张图:
第一张图:粉丝利润罗盘图

顾名思义,粉丝利润罗盘图就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指南针。任何企业,要想把企业经营地有声有色,需要按照这个罗盘图去指导营销。粉丝利润罗盘图的具体内容留作其他篇幅来专题介绍。其核心精义是获取客户的成本与客户的平均价值的比较关系,这是衡量营销投资的根本指标。比如一个企业,他平均获取客户的成本15000元,而客户的平均终身价值在100000元,理论上,该企业还可以话费85000元的营销费用。当然,这里涉及到的是现金流的多寡。
客户平均终身价值来源于不断的成交。所以企业的营销投资就有两条线组成横纵轴,一条是客户成交,一条是企业利润,客户成交越多,企业利润就越大。但是为什么粉丝利润罗盘图中没有它们,而是用“客户梦想实现流程”和“平均客户终身价值”来阐述呢?这就是为了坚持一条铁律,就是“营销要百分之百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所以成交和利润都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而言,过于强调会造成不顾客户的利益。
在“客户梦想实现流程”和“平均客户终身价值”横纵轴中,为什么还要加入两个圆形图呢?原因就在于营销投资的数据决策只是结果,如何获得理想的结果,还在于过程,而这个过程就取决于营销人所拥有的思维模式。总结起来,未来的企业营销必须具备:用户思维(社群化、O2O化、场景化)、极致共创(数据化、共创化、腾挪化)、粘性培育(互动化、进阶化、战略化)这三大模块九大思维模式。
粉丝罗盘图最核心的是中间的阴阳图:价与值的阴阳互换。通俗来讲,营销就是要实现,企业出“价”,客户说“值”。所以在阴阳图的位置上,企业是阳,是主动,是拼命要找到客户并向客户销售的,而客户是阴,是被动,是要掏钱的。但是阴阳总是互动转化的,没有不变的阴,也没有不变的阳。当一个企业在产品、品牌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逆袭,让客户爽翻尖叫,客户就变成粉丝,去追捧你,比如果粉、米粉等等。营销高手就是在于转化阴阳。
第二张图:跨界势能矩阵图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单打独斗,都是要跟外界发生联系,都是要杠杆借力地运用外界的资源来实现链接客户。大家最习以为常的就是零售就要开个门店,线下门店借助的是商圈的流量,线上门店是借助淘宝的流量。想去招揽客人,可以去当地媒体打广告,可以去流量大的地方发传单等等。想要突破地域限制,做全国市场,就去搞招商会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但很多人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跨界的方式。
换一个思维范式,其实这一切都是企业为了接触到客户所做的跨界行为。一旦这样来看待,就有全新的视角。微信营销,跨的是腾讯的平台,你普通人当然只是开个账号自己捣鼓,大企业则可以跟腾讯谈判享受优质服务,比如宝马、vivo、汰渍等信息流广告。论坛营销、SEO营销等都是这样,这些大家可能也会吸引为常。但这是并不是跨界的全部!
总体来说,跨界方法可以用6*6矩阵图来表示。横向是企业可以与之合作的六大主体选择,纵向则是企业可以采取的跨界方式方法。一个是找对人,一个是用对策略,缺一不可。6*6矩阵图下面又有多大上百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来帮助企业借力用力,最后引爆客流,撬动前端利润。一旦企业营销掌握了这张图,就可以瞬间找到企业扩大业务的N多种方法。
对于这N多种方法,不要去猜测和先入为主,而要去采取行动,小范围测试,一旦测试成功,就要快速放大。策略定了之后,执行是关键。跨界势能会在策略正确、执行到位之下发挥巨大的威力!病毒营销等只是其中的一种,里面的玄机非常之深。
第三张图:三大动力尖叫图

如果说跨界势能矩阵图侧重于引流(其实他也涉及传达产品信息、品牌形象甚至是成交的功能),那么要想成交客户,就必须要用到三大尖叫动力图。三大尖叫动力图研究的是客户最后产生购买行为,一定是在这三大动力的作用下而做出的决定。当然实际过程中,这三大动力,有些是显性的,可能需要企业明确提出来,有些是隐形的,可能客户自己都没意识到,这要视具体行业和产品而定。
三大动力是什么呢?首先,就是客户发出第一声尖叫“我要!”任何产品,如果客户都没意识到他要这个产品,你就对他销售让他买那时很难的。就像我都还没想好要不要去北京旅游,你就卖给我北京旅游机票一个道理。“我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要让客户产生改变现状的动力。而改变现状无非是痛点、痒点、兴奋点。
痛点是类似恐怖营销,抓住客户目前的痛点。现在流行的O2O,如果切入不到客户的痛点,往往很难成功。比如殡葬O2O,就在某些环节解决了到处去找还要被巨宰的痛点。比如滴滴专车,瞄准的是白领辛苦一天却打不到车、坐不好车的痛点。几乎一切产品都因痛点的存在而存在。如果那个企业不深刻地理解客户的核心痛点,就去意淫式地去搞产品研发,一定栽跟头,而这样的情况我是屡见不鲜。
痒点是针对无聊的,激发客户的兴趣,让客户觉得耳目一新,从而产生分享或者购买的动力。兴奋点是指描绘一个蓝图,这个蓝图跟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去追求。所以在描绘蓝图时要让他觉得很容易实现,结果很诱人。刘克亚老师说的“轻松赚钱,潇洒生活”就是这个目的,阿里巴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也是如此。
一旦激发他想要之后,他自己会有很多选择。这时候要让他感觉“我是最好的”,也就是“我要你—追动力”。追求你企业的品牌和产品。追动力有六大要素构成,即产品组创、独特卖点、价值认可、免费赠品、价格设计和成交主张。由于篇幅有限,这六大要素的具体策略和案例将在其他文章中专题讨论。
最后是“我就要你—行动力”。要给客户立马采取行动的理由和动力,主要有稀缺感、紧迫感和风险逆转。稀缺感和紧迫感解决的是客户不买你的产品会有“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风险,而风险逆转解决的是客户买你的产品,会有买了不喜欢想退货等风险。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解决,就会给客户充足的动力。
值得说明的是,三大让客户尖叫的动力并不是呆板的去呈现在客户的面前,不是生硬得去说给客户听,去自说自话。传统的营销手法是这么做的,但是现在已经不行了。因为以前是信息紧缺,记得小时候看一张报纸都很难,所以会对报纸等媒体上的内容产生权威感和信任感。但是在今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话语权被彻底民主化了。
企业如果还是自说自话、装腔作势,那么消费者一个手指划过去,你的信息就被秒杀了。所以三大动力还是要的,但要通过与消费者进行平等对话和互动,即便你是在说你的产品优点时也要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甚至是极其委婉的方式。互联网委婉的极致就是卖人而不是产品,只要获得信任,产品售卖就比较容易解决。我看过一个微商,经常发起一些如六点起床送礼品等正能量活动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张图:多维价值贡献图

当完成第一次成交之后,必须要紧紧抓住客户。如果不抓住客户,那就成了一次性买卖,非常不值得。要善于把客户变成终身客户,善于从战略的眼光来看待客户的口袋。传统的命题是以客户终身价值来论的,其公式是:
客户终身价值=购买数量*购买金额*购买次数
但是现在看来,这种计算公式无疑是很偏颇的,是一种以“金钱”为唯一维度的衡量客户对企业的价值贡献。事实上,从小米、雕爷牛腩、万科等很多企业的做法可以看出,客户已经不是买东西那么简单,还可以扮演股东的角色、传播的角色、管理的角色、产品经理的角色甚至是救世主的角色。有个淘宝店因为洪灾导致供货问题,很多粉丝主动打钱过来,说要他继续把店开起来。
所以可以看到,以前的公式完全不能概括成交之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应该要与客户做朋友,这是一种新型的商业关系。以前的企业都是高高在上,但米粉却通过参与ROM的改进、米粉节的筹建等等,获得一种参与感和荣誉感,而小米收获的则是免费的数量庞大的产品经理、自媒体,以及营销的势能。
总体来说,客户可以多企业进行多维度的价值贡献,主要包括:多买、多说和多卖。多买是指重复购买、水平购买和垂直购买。最典型的例子是雕爷牛腩的梦醒。一开始是做阿芙精油,然后做雕爷牛腩,然后做薛蟠烤串,然后做河狸家美甲。围绕着一群人,不断提供有优质的服务满足他们。而伏牛堂则是一直专注在卖米粉。小米采取的是核心控件——手机、路由器、电视,其他的则是以投资来撬动的生态圈来共同服务米粉。
所以从客户的角度,是多买。但从企业的角度,则是产品线的扩张,是企业战略的选择。企业战略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客户,还要考虑市场、竞争对手等等。像如家为什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经济型酒店不放,直到前一两年才开始用和颐进军星级酒店市场。而驴妈妈和艳阳度假则曾犯过不该犯的战略时机的失误,给竞争对手留下了可乘之机。
多说是指极致产品、口碑传播和价值共创。极致产品是客户可以扮演产品经理的角色,让他们不断反馈意见,然后快速迭代,小米的橙色星期五把这个玩到了极致。口碑传播当然不用说。而价值共创则是通过众筹的方式,客户和企业从以前的对立面站到了一条线上,共同去创造价值,未来的消费者已经不是单纯的消费,而是生产消费商。
多卖是指客户不仅帮你去宣传,而且更疯狂的是直接帮你拉生意。主要表现为粉丝推荐和粉丝销售。进一个粉丝推荐,就有非常多的策略,光是杰亚伯拉罕就有《93种推荐方案》,在此基础上,我又对其进一步提炼,总结出推荐对象、推荐动力、推荐策略和推荐奖励四点爆破的推荐策略体系。而粉丝销售最直接的表现是唯商。看看韩束10万微商大军,就可以嗅到微商的威力。
营销的极致,是太极之融
细心的童鞋可能看到,粉丝利润罗盘图、跨界势能矩阵图、三大尖叫动力图、多维价值贡献图这四张图都有一个太极图。其用意在于表明,营销的根本在于太极的阴阳相融。
粉丝利润罗盘图表明,要想获得超级利润,必须要做到“价”与“值”的相融。一旦价与值割裂,企业就玩不转了。要想得到价格,必先付出价值。无论技术将怎样变化,价值与价格的阴阳转化,是营销的恒久命题。企业永远要思考的就是贡献价值,这也是稻盛和夫所倡导的”敬天爱人,利他之心“的智慧精髓。
跨界势能矩阵图表明,要想形成跨界的营销势能,就必须用全新的思维来看待一起外界资源,甚至是竞争对手都可以与之合作,或者借其之力。这里不得不提到毛泽东,不以无产阶级的立场为束缚,而敢于且善于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调动不同地主阶阶级以及逼迫蒋介石的官僚阶级与之合作,还联合记者斯诺等世界一切力量,将跨界势能发挥到极致,最后成就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三大尖叫动力图表明,要想让客户掏钱购买,必须要让产品和服务真正能打动客户,让客户瞬间被他们深深吸引。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要让员工甚至是整个供应链的伙伴全身心地融入产品,为客户提供注入了自己的精神和气质的产品。只有员工融入产品,产品才能打动客户。从而可知,真正的营销不是对客户的营销,而是对员工的文化营销,毛泽东、稻盛和夫和马云精心于此。
多维价值贡献图表明,要想获得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让客户变成品牌的粉丝,也即粉丝与品牌的相融。这种相融不仅是不断购买,而且是精神上的相互赠予以及行动上的荣辱与共。把企业的环节开放出来,让粉丝变成企业的代言人、销售员、管理者、产品经理等等诸多角色,从而实现价值共创。
总之,企业营销的最高智慧其实不是昨是今非、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的营销,因为SEO已式微,微博已暗淡,微信注定会走向这条道路。但是营销讲不死,其寿命的延续不是来源于”法“和”术“,而是道,一种把产品和客户相连接、形成你我相融、各取所需的根本法则,故叫”融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