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易logo

购物车0

您购物车暂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章分类
浏览历史

看到知乎的广告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知乎出广告了!在北京、上海人来人往的地铁里还挺显眼。

  品牌投广告,特别是地铁、框架广告这种,大多都是简单粗暴、无往不利的路子。无论是打折促销、还是产品宣传,最好是能让人一眼记住,所以你会发现地铁和地下通道里往往充斥着各种产品大特写或者明星大头照。很多时候,广告要的就是这么个劲儿。不过显然,知乎不太适合走这个风格。说他局限于自身定位也好,受困于某些功利原因也罢 (比如,大明星的代言费,风格的匹配度等),总之对首次做大规模广告投放的知乎来说,是要找点不同的。

  于是有了奥黛丽赫本、毕加索、海明威、薛定谔这几位有点另类的代言人,和那几句乍看不太懂的知乎特色文案。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

  冷僻是不是太?喂,你打的可是广告呀!

  出现在作品中的这几位在各自领域都是大腕,但在品牌代言人层面,都算不上脸熟,甚至有点陌生。

  当难懂文案遇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地铁?

  多看几眼,上班、约会可是会迟到的!

  为了把自己「认真」的气质和这几位挂上钩,知乎特意寻找到他们之前从未曝光过的照片——当时还在跑龙套的奥黛丽赫本,刚刚获得诺贝尔的薛定谔,打破自己钓鱼纪录的海明威,还有上面这个“牛头”毕加索。广告暗示即便是各自领域的大牛也都有默默无闻、暗暗努力的阶段。而品牌也希望用这种方式把自己「认真」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大众。

  对于文案,知乎似乎也有自己的考虑。可能对于其他品牌,“看不懂”是个致命伤,但对知乎,这个本就强调分享、拓展、发表见解的平台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看不懂没什么,反正品牌也想让你上知乎,现在问题有了,正好上去看看、问问呀。甚至知乎还在自己的社区引出不少“如何评价知乎的户外广告”这样的问题,把那些在线下有疑问的人往线上导流。在自己的平台上讨论自己的东西,这是知乎的一个优势。

  从广告出来后的效果看,知乎的百度指数从每周6万涨到8万,APP下载从iOS社交类排行榜第15名上升到第10名,还是很明显的。

  为了延续这一热度,知乎还在7月12日配套推出“向未来的自己提问”H5让传播和最终效果的转化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经过两年时间,知乎逐渐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和定位,也拥有了一批较为稳定的受众和准受众(那些从各种渠道看到过来自知乎内容,并对知乎有一定印象的人)。如何进一步加深这些人对知乎的理解,进而通过他们发展更多定向的新用户成为品牌的一大课题。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所有的营销都是由知乎自己的市场团队完成。没有找外人就是担心他们不能完全理解知乎的用意,不能真正吸引知乎想要的那批用户。未来知乎还会有什么动作值得关注,其实很想看看他们拍的TVC是个什么样子。

合作站点: 传播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