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易logo

购物车0

您购物车暂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章分类
浏览历史

“互联网+”时代下,电影媒体背后的价值

  “互联网+”来临 观影人群价值凸显
 
  2014年以平媒、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广告媒体仍在继续缩水,与之相反的是,电影映前广告的业务增长大步流星,增幅高达62%,与“现象级”的互联网媒体齐驱并进。究其原因,首先离不开电影行业的高增速,2014年中国电影产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票房临近300亿大关,增长率近36%;观影人次突破8亿,同比增长35.4%;银幕数高速扩张至2.3万块。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电影观众所具备的高传播力价值被相应的凸显,他们的潜在价值通过“互联网+”被无限放大。
 
  此外,影院媒体有着任何媒体都无法企及的超强震撼力和五星级的播放环境,是高端品牌演绎品牌故事的最佳高质平台。因此,即便是在互联网强烈冲击、重新定义传统媒体的当下,电影媒体依然受到品牌主客户的充分认可。
 
  锁定电影观众 “铁粉+高质平台”造就互联网+时代品牌力量
 
  互联网思维是平台化模式,是微创新迭代,是大数据洞察,是用户中心体验…互联网的一切逻辑都落在每一个“个体”用户身上。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首当其冲的是营销思维的转变,互联网化的转型要追逐的不是互联网技术,而是被“互联网思维”培养驯化已久的用户心理和用户行为。
 
  1.“电影观众”在品牌初创期的价值:
 
  “铁粉”人群
 
  雷军的小米模式让众多成长期企业认识到了“粉丝”的魅力,通过培养高度忠诚的“铁粉”用户形成扩散传播力,是品牌创办早期的制胜关键。小米甚至可以让“铁粉”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的链条前端,进而提高归属感和忠诚度。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粉丝不断地自主分享、引导舆论,最终形成以点扩面的裂变式化学反应。
 
  80后、90后是消费主体——在小米粉丝群中, 80后与90后的用户占比为90.7%,从年龄结构来看小米粉丝群体较为年轻化,年龄在18-30岁之间居多,他们追求品质生活、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乐此不疲的“淘”;但又深度自我,喜欢与众不同,并通过个性化加工“秀”出自我;但他们独而不孤,积极向上,通过圈子“晒”自己的状态与生活。
 
  由此可见,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往往处于初创阶段,首要的是抓住并培养这样一群“铁粉”人群,而铁粉的特点正是电影观众具备的显著特征,甚至可以说你要找的“铁粉”就是“电影观众”。
 
  据调查,在电影的忠诚受众中,19-30岁的人群比例高达75%。同时,他们与互联网品牌的“铁粉”人群一样,追求生活品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愿意分享感受“晒”出自我,是一个引导社会潮流的风向标人群。概况来说,电影人群之于品牌主最大的商业价值在于拥有“高忠诚度+高参与力+强影响力”三大特点:
 
  高忠诚度  “品质”是电影群体的消费认同观,他们有着相当高的消费力,又追求个性不愿意趋同。他们品味忠诚,理智自主,不是价格敏感的人群。这些都是高忠诚度消费者所具备的基本特征。过去品牌企业利用会员制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在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铁粉模式让客户关系有了更高的效力。电影媒体所链接的具有忠诚属性的人群,是互联网+时代下品牌主亟需锁定的“铁粉”。
 
  高参与力  与网络人群相似的,电影媒体受众相对于其他媒体受众有较高的参与能力。在艺恩咨询的一项关于观影人群的调查中显示:70%的受访者通过网络自主收集影片信息;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在观影完毕之后“直接向他人推荐”和“发微信朋友圈”;13.2%的受访者会在观影后写长影评。过去一年,BAT布局电影产业,从众筹制作到发行营销都开放出用户“参与”的影业生态,正是凭借电影人群参与力强的属性特点。
 
  强影响力  影响电影票房一个重要因素是消费人群的口碑,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电影人群的强影响力特征。据统计,电影人群多为高知学历,5K以上的中高收入占比高达54.6%。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特征的电影人群社交属性强,他们有自己的圈子,乐于分享体验、表达观点,是整个社交媒体中最活跃的人群,也是人群中的意见领袖。
 
  2.“电影媒体”在品牌塑造期的价值:
 
  以高质平台提升品牌
 
  当产品度过生存期,企业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品牌资产完备,建立并维护较好的品牌形象、到达更广泛的品牌人群。
 
  据统计,可口可乐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已疯狂操作了1000次的电影营销。品牌界大佬可口可乐之所以还这么努力地刷电影媒体预算,正是因为电影传播平台有着经营品牌的“品质”基因:
 
  影院传播环境卓越  在碎片化信息爆炸,讲求眼球经济的今天,观众的注意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以获取。电影媒体有着极致的视听效果,在密闭的影院空间内,受众的注意力可以被全方位“收”入荧幕。近年来,甚至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会邀请知名导演来为企业专门拍摄电影版广告片,在影院渠道独家播放。
 
  据调查,82.8%的观众会观看电影映前广告,转向网络信息搜索的受众达34.4%,而形成购买意向的转化率达20.3%。
 
  电影内容的高关注度  从《速7》的票房影史纪录、到《复联2》国际化品牌创意连推...现象级电影的营销越来越受到关注,无论是元素授权、映前广告、借势营销等都将为品牌带来更有效的关注。
 
  优质品牌同台效应  国际化高端大牌广告的同台演绎,造就了影院媒体高大上的氛围,这为品牌提供了借力“光环效应”的机会,使其在受众心中形成与国际化大牌同等的形象定位。
 
  观众对于映前广告品牌中的普遍评价是“有文化品味”、“实力大品牌”、“国际化”,可见电影媒体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暗示作用。
 
 
  ​  数据来源:2014艺恩电影观众年度调研,n=4036,2015年3月
 
  映前广告+多屏互动  在科技推动媒体发展的今天,影院广告营销也同样不再局限于影厅内,而是利用了创新技术为品牌主提供多屏互动的创新营销手段,利用观众的手机、pad移动设备、smart wall等影院互动装置、H5游戏界面等大大延展了影院媒体的触角,打通了整个平台网络。影院媒体的“收”与互联网的“放”逐渐融合,对于品牌而言又是值得思索一番的机遇。
 
合作站点: 传播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