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死法:包养死
然而,正是这一特殊暗示,使得传统电视媒体失去了最后的机会,这也成为传统电视必将死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称之为“包养死”。
因为被包养,所以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决心;因为被包养,所以失去了对市场冷暖自知的灵敏和反应;因为包养,所以缺乏了与观众和用户的沟通与维护。
第二种死法:自恋死
电视媒体依然是第一媒体,因为它依然是覆盖人口最多的媒体,这多少延缓了传统电视的危机,但是加剧了传统电视的内耗。
因此,传统电视媒体倒不是被新媒体逼死,而是在内耗中消磨了锐气,这种内耗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部的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是文化人、是主流媒体,这种主流的意识加剧了传统电视人的自大和自满;二是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传统电视媒体盯住的不是把蛋糕做大,而是联合博弈同质化竞争,其结果是市场份额的此消彼长和创新的乏力。
因为自恋,所以看不到真正的威胁来自哪里;因为自恋,所以秉持守土有责不求上进;因为自恋,所以容不下创新纳不了人才。
第三种死法:自虐死
电视台有油水,管理有漏洞,这成为很多提升无望的官痞子的藏金屋,虽然是事业体制但是一把手多是其他部门调来,很少有像湖南那样本单位培养提拔的,这些外行到电视台虽然不乏想做事、想出业绩的媒体英雄,但是很多都把电视台当作小金库,利用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机制,由着性子设立各种名堂的公司巧取豪夺,把电视台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血色全部吸干。
因为自虐,就出现设备越买越先进节目越做越垃圾;因为自虐,电视台就成为富二代官二代扎堆的地方。
第四种死法:阉割死
新媒体迅猛发展,传统电视无所作为。传统的还没有玩好,或者刚刚有点感觉,现在忽然出来这么个东西,出现本领恐慌。传统电视所依赖的信息传输功能被新媒体的快速反应阉割了,所谓新闻立台信息立台的理念还没有实现就连地基都找不到了。
传统电视所赖以存活的无差别的广告模式,也被新媒体可量化可追踪的数据营销腰斩了,传统电视生存的两大支撑点都没有了,要想活,必须有新的路径和对策。
第五种死法:不作为死
电视台有过很长一段效益很好的日子,为社会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每一任台长都会发扬光大这种和谐,为解决社会就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于是电视台就人满为患,但是很多都只想拿钱不愿意干活。
反观任何一家新媒体,他们哪怕只有区区几个人,都在满街跑,虽然抢的都是主流媒体不要吃剩的,但是,他们积极主动的态度赢得了尊重。纵观历朝历代凡养尊处优者都不过三代而亡,励精图治者没有不兴旺发达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