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易logo

购物车0

您购物车暂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章分类
浏览历史

如何制造出像“我和微信的故事”一样的霸屏营销事件

   周日的下午,相信所有微信用户的朋友圈都被微信公开课PRO版的“我和微信的故事”刷屏了。

  一时间大家都在追忆用了微信多久,谁是我的第一位好友,现在拥有多少好友等一系列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这么一个鸡汤式的东西,本是微信为了“微信年度大会”上的官方体验内测链接,在不小心流出来之后,流量数据GDP瞬间翻几番。

  震惊了,一个没有入口、没有分享结果、甚至连链接都打不开的活动,怎么就被刷屏了呢?这可是所有营销人的梦想啊!下面,小编给大家分析一下。

  “我和微信的故事”如何引起刷屏

  第一步,微信公开课pro刷屏

  大概在周日下午左右,陆续出现如下截图。

  微信团队抓住了大众普遍的关注点,用一条基础统计大数据链接短短几个小时内刷爆了朋友圈,目的是预热1月11日在广州的微信公开课。从这个事上可见微信的策划能力,以及大数据的魔力。从“微信注册时间”到“微信中的第一个好友”以及“微信运动大数据”,几个核心传播点都满足了大家争强好胜的炫耀心里,比较我是微信的第多少个用户,数据越小发布的越踊跃;微信运动也是如此;另一个就是怀旧之心,我的第一个用户我是否还在联系,我们的关系怎样了?

  第二步 谣言出现

  大概到了7点多,有人在朋友圈里称这个是盗取用户账号信息和资金的钓鱼链接,一旦点进去之后,用户微信账号里面的钱就会被盗取,包括支付宝也被反营销。随后,这个谣言就像病毒一样在微信世界里扩散和蔓延。

  朋友圈再次被刷爆。

  在互联网十分普及的时代,而网民的基础安全知识似乎还是需要普及。从域名中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微信官方制作的营销活动页面,况且如果是第三方,相信广大的用户也会以泄露隐私的罪名大帽子扣给腾讯吧。

  第三步 辟谣

  晚上10点44分,公众号微信公开课(注册主体: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发表了辟谣文章,随后微信官方出来辟谣,甚至连马化腾都不得不亲自出面。热点已经产生,不少微信公众号也发文辟谣。这时候微信朋友圈又趋向于这是真的。

  引发第三次朋友圈爆屏。

  对于造谣、辟谣,小编无从考证这是否是微信自导自演的营销策划活动,用“和菜头”老师总结的为何这个谣言能够唬到人,以及出现让微信这样的团队都始料未及的结果:

  1、许多人不知道2016微信公开课Pro是个什么鬼,不知道它是官方账号。

  2、许多人打开一个陌生链接,在“你加的第一个好友”那里看到了自己亲戚朋友的头像,于是大惊失色,认为自己的信息被盗了。

  3、因为访问人数太多,页面经常刷不出来,让人怀疑有歹徒在盗窃账号。

  4、大多数老百姓的看法是:管他真假,万一是真的呢?

  为何会产生病毒营销效应?

  小编在前面提到过,这个链接入口非常隐蔽,小编先是看到朋友圈有人发布,然后去了微信公开课公众号去找链接,未果。按理说东西做出来散发让用户参与才是正常啊,然而并不是。最后还是小编私聊朋友找到的链接。另外它并没有分享结果的功能,这也是朋友圈齐刷刷截图发布的原因。以及链接卡到完全完全打不开,按理说以腾讯来说正式上线后不可能承受不住巨大的网络流量。综上小编推断这一定是内测!

  其实这种基于用户大数据生成个人页面的营销方式已经有先例,支付宝去年推出过年终总结的页面,把一年通过支付宝走的所有帐面数据都汇总一个长微博,只是在微博中传播。这一次基于腾讯的大数据,又是在朋友圈,所以效果甚佳。

  无论是支付宝花费还是微信的故事,分享的本质都是关于用户自己本身的东西,用户更希望了解自己,更希望回头看看,回忆,或许这样生活的数字化会成为记载个人一切行为的数据库。如果一个平台沉淀了大量数据,形成一次传播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首先你得有这些大数据。

合作站点: 传播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