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入门级、零基础的运营者来说,除了媒体经验和内容积累外,还有哪些阻碍因素?广告投放平台传播易认为应该从两个层面去分析这个问题,一是宏观层面,另一个则是微观层面。
从宏观上来说:各行业公众号已经接近饱和
微信公号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各领域的公号基本已经接近于饱和、稳定,而且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大号,创业领域有创业邦、36Kr、亿欧网、虎嗅网等;娱乐领域有橘子娱乐、芭莎娱乐、腾讯娱乐等;财经领域有吴晓波频道、熊猫财经等,至于各大城市的有个大城市的大号,校园的又有校园的大号。整个微信自媒体的市场份额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如果再出现一个毫无特色的同质化号,可以说是多余的。
当然,如果你的公众号能与同质化平台形成差异化,能让用户耳目一新、眼前一亮,那你还是会有机会的。

从微观上来说:微信用户开始进入疲劳期
公众号的红利期在2零13年,也就是三年前,在行业一片空白的情况下,随意发一些文章都能获取很大关注,这是微信用户大批量涌进的时候,任何信息都变得有趣、好玩、富有新鲜感,但是经过两年多的积淀,微信基本囊括了大部分的移动端用户,泡了两三年后微信用户后发现到处充满着套路,标题党、转发抽奖、微商分销、新式鸡汤文,都是套路……
同时,这一两年来微信功能也基本没有太多的更新,除了春节红包新玩法,和年初提出应用号的概念后,似乎也没啥动静,所以用户已经对公众号和朋友圈的新鲜感渐渐淡化,甚至进入了疲劳期。在疲劳期中,用户采取的措施就是拒绝和回避,这是来自用户的疲劳。
专业媒体人的转型介入
乍一看,罗辑思维、一条、大象公会、吴晓波频道、熊猫财经、关爱八卦成长协会等所谓的大号基本都是传统媒体转行过来的,很多人以为新媒体是90后、年轻人的天下,其实不然,9零后虽然想法新颖、脑洞大开、玩法多样,但在传统媒体人面前只能用略懂皮毛来形容,真正能玩大、敢玩大的还是这些有十几二十年媒体积累的老司机!
年轻人在内容上的沉淀实在是太少了,尽管92年的胡辛束也是90后,但像她这样能获得用户和资本认可的也真不多。对于入门级运营者而言,如果不能持续生产优质内容,从零开始运营一个新的公号难度非常之大。
以上是入门级运营者在从零开始运营一个新公号中可能会面临的阻碍点,既然有这么多的阻碍,是不是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呢?当然不是。
传播易总结出了三点从零开始运营一个新公号的心得。分别是:持续性;积累沉淀;炒作营销。

什么叫持续性?
持续性指的是一个运营者持续学习、公号持续运营和持续提供价值,现在很多人都有一夜暴富的心态,什么项目、什么事情都想一蹴而就,但事实并非如此,投入和产出虽然不能形成正比,但如果没有投入,就别想着有好的产出了。
顾名思义,持续学习指的就是持续学习同类型平台的运营模式、写作模式和学习行业内知识,提高自己的行业认知。
持续运营就是指推文的定时更新,公号比较忌讳的是初期的不定时更新、没有规律的推送,如果你没办法做到每天都更新,你要跟用户说明每月或每周定时更新一次。
当然,如果你是行业牛人,像李叫兽、雕爷,你可以这么玩,想啥时候推就啥时候推,因为人家是行业专家,其实人家李叫兽在公众号底部还标明“每周二晚更新”呢,作为初期运营者,保持每天、或每周定期的更新还是挺重要的,不然给用户留下的印象就是这公众号可能快运营不下去了,打心里就对你的公号不会有太大大好感,当然了,这是建立在你想运营好这个公众号的基础上。
定期更新固然重要,但是持续提供明确的价值才是核心和根本,尽管你每天更新,但提供的都是一些垃圾信息,对用户没有产生任何价值,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什么叫积累沉淀?
初期创业者积累沉淀的重要性,刚开始你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只要项目有需求,能解决问题,那就是有意义,只要坚持下去做就会有一个结果。如果你的公号做的还不错,有一部分的用户群体,那就坚持下去做,不要怀疑,一年后你就知道正确与否。
什么叫炒作营销呢?
炒作营销指的是通过讲一个超出用户预期或让用户意外的故事,可以是活动、可以是事件营销,以此来传播你的平台,让用户想到这个营销事件就能想到你。
所以当你的公号运营到一定程度,觉得内容有所沉淀了,那就开始准备根据定位去做话题传播了,通过活动把公号推广出去,让目标用户通过故事记住你,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甚至分一杯更大的羹。
对于入门级运营者来说,现在从零开始运营一个新的微信公众号,存在很大的难度,但只要你想做,依然有你存在的空间,所以不管你是入门级的,还是高级的,未来想要运营号微信公众号,重要的是抓住“微信的价值观”,从它的价值观中明确未来的方向。那什么是微信的价值观呢?传播易表示微信的价值观指的是用户体验第一、为用户创造价值、主动、高效的工作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