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近期几个刷爆朋友圈的话题。
【志玲姐姐的床单】
为宣传《道士下山》林志玲和范伟的闺房照被热炒。
《道士下山》截图
【优衣库的试衣间】
优衣库事件发生后,许多品牌借势营销:
六味地黄丸
百度卫士
爱奇艺
世纪佳缘
【北京街头的斯巴达】
7月22日,北京一家o2o餐饮品牌周年庆几十名上身几乎裸露的“斯巴达”勇士,浩浩荡荡地出现在北京街头宣传其品牌理念。
【冰冰的杨贵妃】
为宣传《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冰冰的“马震”炒爆了朋友圈。(温馨提示:无动图)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宣传海报
············我是羞答答的分割线···············
表说这些事情你都不知道,那小编只能表示你跟贵圈缘分较浅。
几何时,中国社会谈性色变,怎么忽如一夜春风来,“性”成为了一种营销手段,不管是电影、明星、品牌都开始制造一场轰轰烈烈的吸睛大事件,小编也想学诺一小盆友和无所不知的观音菩萨通个电话,问问到底是咋回事。
······
电话已接通,菩萨大意如下:
大天朝越来越开(shi)放(feng)包(ri)容(xia)了,社会环境给了大家充足的发挥空间。
天朝子民有需求,佛洛依德说了力比多是人的本能,谁也无法抗拒。
信息太多了,要吸引眼球,必须来点劲爆的,要不然谁看啊!
那么借性营销的效果究竟如何呢?
关注爆发式增长
我们看看微博上《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的相关情况: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微博相关话题热度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微博热议排行榜
对于一部还未上映的影片而言,这些数据足以显示观众的关注热度,话题制造功不可没。
接下来看看“斯巴达”的数据,百度指数里面,7月23日有22847的搜索量,达到近期峰值,这刚好是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就连CNN和TIME也都进行了相关报道。
“斯巴达”的百度指数
CNN报道截图
TIME报道截图
争议无处不在
对于重推激情戏码的《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这部电影的评价,网友态度大相径庭。
网友微博评论截图
网友微博评论截图
关于品牌借势优衣库事件营销的麻辣网评:
@资深媒体人郑峻:最让人反胃的是那些营销品牌的鸡飞狗跳。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光彩,用不道德的事件进行恶趣味的借势营销,这属于品味低下。说真的,各家品牌厂商要是还有点格调,就别再用优衣库事件借势营销了。接地气不代表低俗。任何用无道德事件营销的举动,都是在给自己的品牌抹黑。很遗憾,这次在这个脏水坑里看到了奥迪、神州专车、魅族等品牌。
购买力变现?
一方面,《道士下山》的情况首日票房过亿,目前票房将近四亿,成为陈凯歌个人票房最高的影片。
另一方面,“北京斯巴达”成为热搜新闻,然而背后的甜品店却很难搜到相关信息。
于是,
小编认为,借“性”营销能够吸引眼球,引发关注,甚至是爆发式的关注,但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营销本身的争议性也很大,消费者常常持极端的态度做出反应,最终的效果要么是直接转化为购买力要么就被力比多本身所淹没。
借“性”营销绝对不是品牌的灵丹妙药,没有百试百灵的效果,作为新时代的品牌而言,构建虚拟人格成为最为重要的品牌建设议题之一,一旦触碰了力比多,多半是会被打上特殊的标签,还是先考虑一下你的消费者是否能接受这样的品牌形象。
与其心存疑虑地试探消费者的性感底线,踩在危险的跷跷板之上,品牌不如将更多的心思花在产品和服务之上,例如,没有杨贵妃的马震、志玲姐姐的床单,《捉妖记》是12.76亿的票房(截至7月26日)。
当然如果你是杜蕾斯,那又是另一种情况。(BUT连杜蕾斯都没有趟“试衣间”的浑水,小编也是另眼相看。)
营销只是手段,分寸还需把握。